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翁韬 本报通讯员 李梦茹
“喂,明天早上7点在村口集合,咱们9个人坐车去河北省邯郸市嫁接苗木,时间4天,要提前收拾好行李,不要耽误时间……”3月28日,在武陟县谢旗营镇辛杨村,苗木经纪人张忠良正用电话通知嫁接“娘子军”,为第二天的远行做准备。
眼下正值苗木培育销售旺季,随着新一轮的苗木嫁接开始,辛杨村这支由闲散家庭妇女自发成立的苗木嫁接队陆续收到全国各地苗木商的邀请,请她们嫁接苗木的客户一个接着一个。
“我们村不少群众是苗木嫁接能手,尤其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她们经验丰富,芽接、插皮接等多种苗木嫁接技术都是行家里手,嫁接一株苗木只需要几秒钟,手快的一天能嫁接上千枝,每到一个地方管吃管住,一天能挣三百元左右,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张忠良笑着说。
据了解,目前在辛杨村像张忠良这样的苗木经纪人有30多人,经常外出参加苗木嫁接的家庭妇女有80多人,她们一年当中有一半时间是在外地搞苗木嫁接。在辛杨村的带动下,周边村有50多名家庭妇女也纷纷加入了嫁接队。
辛杨村苗木种植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苗木种植专业村。几十年来,村民们坚持不懈经营着自己的苗木产业,长年累积下,他们逐渐掌握了一套实用的嫁接技艺,许多家庭妇女更是练就了一手苗木嫁接的绝活,成了苗木经济的顶梁柱。
“俺村的妇女勤劳、能吃苦,嫁接速度也快,特别是一些中老年妇女,嫁接手艺娴熟,做工细腻,嫁接的苗木成活率达95%以上。”辛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辛红印说。
凭借着一把好手艺,辛杨村苗木嫁接“娘子军”逐渐赢得了声誉,一传十,十传百,嫁接市场由邻村走向省外,很多育苗企业也成了老客户,宁可多出工钱,也优先与她们合作,全国各地都留下了她们的足迹。
“下一步,我们要紧跟市场步伐,引进苗木新品种,不断学习新技术,把广大村民培养成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以此带动乡村的振兴与发展。”展望未来,辛红印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