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种
选择丰产、稳产、抗性强的良种母树采种。当果实充分成熟时,即外果皮呈现出本品种特有的红色或浓红色,种子呈黑色有光泽,2%~5%的果皮开裂时采种。采回的果实及时阴干,每天翻动3~5次,待果皮开裂后,轻轻地用木棍敲击,收取种子。收取的种子要继续阴干,不要堆积在一起,以免霉烂。
二、种子的贮藏
1、沙藏 花椒种子在适当的湿度条件下,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第二年春季易发芽。湿沙贮藏既稳妥可靠,又简便易行,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处理方法是,把种子与5~6倍的湿沙混合均匀。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但不出水为度。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避风背阴处挖贮藏坑,坑深50~80cm,长宽以种子的多少而定,坑底先铺10cm深的湿沙,然后把混沙的种子放入,离地面10~20cm时再盖上一层湿沙与地面相平,种子放好后,在地面以上培一土堆,种子较多时,可在坑的中央竖一个草把通气。
2、干藏 将收取的新鲜种子,漂去空秕粒,摊在阴凉通风处充分阴干,避免阳光曝晒。然后将干燥的种子装入开口的容器或装入袋中,不可密闭,放在通风、阴凉、干燥、光线不能直射的房间内。不能在缸、罐及塑料袋中贮放,以免妨碍种子呼吸,降低种子生活力。贮藏期间应经常检查,避免鼠害、霉烂和发热。
三、种子处理
花椒种壳坚硬,外具较厚的油脂蜡质层,不易吸收水分,发芽困难。所以,干藏的种子在春季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 处理的方法是:按100kg种子,用碱面(或生石灰、洗衣粉)3~5kg,再加适量的温水,浸泡3~4 h,用力反复揉搓,去净油皮,使种壳失去光泽,表面现出麻点。将去掉油皮的种子用清水淋洗2~3次,摊放在背阴处晾干,即可播种。
四、播种时间
1、秋播。 秋播在种子采收后到土壤结冻前进行。这时播种,种子不需要进行处理,且翌年春季出苗早,生长健壮。
2、春播。 春播一般在早春土壤解冻后进行。经过沙藏处理的种子,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当地表以下10cm处地温达到8~10℃时为适宜播种期,这时播种发芽快,出苗整齐。但需随时检查沙藏种子的发芽情况,发现30%以上种子的尖端露白时,要及时播种。 在较寒冷的地方,以春播为好,较温暖的地方,春播、早秋播、晚秋播均可。
五、播种方法
苗圃地最好选择有灌溉条件的沙壤土地。在这样的土地上育苗,管理方便,苗本根系发达,地上部发育充实。苗圃地需要注意轮作,已育过花椒苗的土地最好间隔2~3年时间,否则会使苗木发育不良。 苗圃地要先行耕翻,深度30~40cm,结合耕翻每亩施入土粪或厩肥5000~6000kg。然后整平作畦,一般畦宽1~1.2m,每畦3~4行。北方一般春季比较干旱,应在播种前充分灌水,播种时,先在畦内开沟,沟深2~3cm,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内,然后覆土耙平,轻轻镇压,播种后在畦面上覆盖一层秸秆,以利保墒和防止鸟害。在较干旱的情况下,为了利于保墒,也可以在播种沟加厚覆土4~5cm,使其成屋脊形,待幼苗快出土时扒平。播种量应根据种子的质量确定,花椒种子一般空秕粒较多,播种量应适当大一些,经过漂洗的种子,每亩播种量20~30kg。
六、苗期管理
1、间苗移苗。幼苗长到5~10cm时,进行间苗、定苗。苗距保持10cm左右,每亩定苗2万株左右,间出的幼苗,可连土移到缺苗的地方,也可移到别的苗床上培育。
2、中耕除草。当幼苗长到10~15cm时,要适时拔除杂草,以免与苗木争肥、争水、争光。以后应根据苗圃地杂草生长情况和土壤板结情况,随时进行中耕除草,一般在苗木生长期内应中耕锄草3~4次,使苗圃地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3、施肥灌水。花椒苗出土后,5月中下旬开始迅速生长,6月中下旬进入生长最盛时期,也是需肥水最多的时期。这段时间,要追肥1~2次,主要追施速效氮肥,以促进苗木生长。追肥量,每亩施硫酸铵20~25kg或腐熟人粪尿1000kg左右。对生长偏弱的,可于7月上中旬再追一次速效氮肥。追施氮肥不可过晚,否则苗木不能按时落叶,木质化程度差,不利苗木越冬。 幼苗出土前不宜灌水,否则土壤容易板结,幼苗出土困难。出苗后,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含水量决定是否灌水。一般施肥后最好随即灌一次水,使其尽快发挥肥效。雨水过多的地方,要注意及时排水防涝,避免积水。
4、防治病虫害。 花椒苗期发生病虫害,对苗木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花椒苗主要病害有叶锈病,主要虫害有蛴螬、花椒跳甲、蚜虫、红蜘蛛等。要本着“防重于治”的原则,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