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苗木网 - 苗木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专题报道 | 市场分析 | 园林工程 | 花乡风采 | 花卉苗木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企业动态 | 病虫防治 | 花与生活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园林绿化 > 净土保卫战(一):从固废拆解到苗木基地 台州路桥用科技“治疗”大地
2.biz | 商业搜索

净土保卫战(一):从固废拆解到苗木基地 台州路桥用科技“治疗”大地

信息来源:aoomoo.com   时间: 2019-01-21  浏览次数:159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月14日讯(新蓝网记者 喻惠婷 黄捷)对于我们脚底下的土壤,没有多少人会感受到它在生活中的意义。然而事实是,它为人类提供洁净的水源、食物……但是,如果它“生病”了呢?

就在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我国用立法的形式,要对这片养育我们千百年的大地“负责”。

早在2016年底,《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就已经落地。明确到2020年:全省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先行先试的浙江,早已率先打响这场“净土保卫战”。

净土保卫战(一):从固废拆解到苗木基地 台州路桥用科技“治疗”大地

走进台州路桥的的峰江街道,有一条长约两公里的花卉路,马路两边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苗木园。温州人林福进承包的苗圃就在这条路的尽头。这里栽种着各种规格的绿化苗木、进口茶花,或者大型的五针松盆景,时不时就有人驱车前来选购。

净土保卫战(一):从固废拆解到苗木基地 台州路桥用科技“治疗”大地

但是谁能想到,这一片葱茏繁茂的土地,其实是浙江省第一例土壤污染修复项目。“九年前,这块地还荒草丛生,泥土看起来和正常的不太一样。”林福进告诉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记者。

过去 拆解业导致土壤污染物超标

时间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路桥兴起了固废拆解业,林福进的苗圃位置曾是全国最大的废旧金属综合利用基地,每年拆出的废金属材料达300万吨。但是,在拆出“财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

2007年,受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委托,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就开始对这片受污染的土地展开调查,并于3年后出具了《台州市路桥区峰江地区基本农田质量调查》。

净土保卫战(一):从固废拆解到苗木基地 台州路桥用科技“治疗”大地

资料图/台州路桥峰江街道提供

在这份《调查》中,调查小组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调查区的环境问题:“该地区土壤普遍已遭受严重的镉、铜等重金属和多氯联苯等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污染,显著影响了土地质量。”

据了解,多氯联苯属于致癌物质,少量并不会引起急性中毒,而是会累积在人体脂肪组织,造成脑部、皮肤及内脏损害,甚至会引发癌症。

4年投入1000万专项资金

治理方案最终选择“生物修复”

2010年,污染土壤修复试点工作在路桥启动,“1000万的专项资金拨下来,为了修复20亩被污染的土地,我们花了4年时间。”台州市生态环保局路桥分局副局长王继委告诉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记者。

当地环保部门从山后许村挑了一块地作为修复试点,委托第三方进行修复施工,并邀请了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专家团队进行技术支持。

净土保卫战(一):从固废拆解到苗木基地 台州路桥用科技“治疗”大地

山后许村修复试点

土壤的污染治理方法有很多种,有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根据污染程度的不同,专家团队花了好一番功夫反复论证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

“化学方法无疑是见效最快的,但是可能会产生修复过度或者二次污染的问题,对土壤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浙大专家沈老师告诉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记者,最后他们选择了以生物修复为主的方式,对高浓度污染的土壤采用堆制法进行处理,破碎、疏松,加入有机辅料,最终能处理掉94%的污染物,使土壤污染物降低到中低浓度。对中低浓度污染的土壤则通过微生物和植物联合修复的方法,他们培养提取能降解多氯联苯的微生物,然后撒入土壤中。

“一般来说,15立方米的土壤需要经过三四个月的时间才能变干净。”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遭遇过不少困难。这种在实验室里效果很好的微生物,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实际修复过程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最后我们只能采用搭建大棚的方式来控制效果。”沈老师表示。

除了微生物,他们还在地里栽种了美人蕉、芦苇等水生植物,帮助发挥微生物的活性。

净土保卫战(一):从固废拆解到苗木基地 台州路桥用科技“治疗”大地

经过近四年的努力,2013年,20亩土地被修复,污染危害风险达到了安全水平。“环节多、耗时长,没有太多可参照的技术规范和经验,算是摸着石头过河。”王继委感慨万千,治理千难万难,但好在修复成功了,恢复农用地标准的土地最终被交还给了农民。

在当地,部分村民选择将土地承包给了苗木商,也有村民直接种植起了农作物。“专家做过实验的,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净土保卫战(一):从固废拆解到苗木基地 台州路桥用科技“治疗”大地

附近村民带记者查看修复好的土地

第二个治理试点启动

修复周期和资金得到优化

山后许村示范点的成功像是一把火炬,点燃了人们的希望,作为浙江省首例土壤污染修复的成功案例,它预示着,土壤污染是能修复的。但是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这样的成果在某种程度上不可复制。“毕竟成本太大,不太具有借鉴意义。”王继委告诉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记者。

但是,好消息在传来。

路西村紧接山后许村项目,成为台州市土壤污染防治试点,项目于2017年11月底进场,并于2018年12月完成了第一阶段修复治理工作,周期大大缩短。

净土保卫战(一):从固废拆解到苗木基地 台州路桥用科技“治疗”大地

路西村土壤修复项目

在路西村项目现场,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记者看到两个2米左右深的大坑,被污染的土壤都被挖了出来。项目施工方——北京建工的项目负责人于文臣解释,被污染的底泥先采用原位化学氧化,再进行固化稳定,验收成功后回填净土,而治理后的土壤则被运去填路基。

“简单说,就是不再固守于一定要将被污染的土壤恢复原样,那样成本太高。”于文臣解释,被治理后的土壤加入一定比例的固化材料,比如水泥、石灰之类,使其固化稳定,残余的污染物无法渗透出来,也就不会造成新的污染。”

净土保卫战(一):从固废拆解到苗木基地 台州路桥用科技“治疗”大地

用于修复的原材料

王继委介绍,除了被运去填路基之外,有些修复后的土地也调整了种植模式,不再种植可食用的粮食蔬菜,改种苗木等经济作物,阻隔污染物进入食物链。“这是我们新总结出来的一套模式,共有风险管控、安全利用、优先保护三种方法。固化后的土壤去填路基,就属于风险管控。”

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提出,要强化建立土壤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控制度,建立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和修复制度。这和路西村的土地修复思路不谋而合。

除此之外,治理的资金成本也大大降低。据了解,第一例山后许村修复项目大概50万/亩成本,而路西村项目不到9万/亩,接下来即将开展的玉露洋村项目成本控制在3-4万/亩。

“治理成本和周期都被压缩,一套经济可行和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正在探索中形成。”王继委对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记者说。

净土保卫战(一):从固废拆解到苗木基地 台州路桥用科技“治疗”大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新蓝网-中国蓝新闻。)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苗木网证实,仅供您参考